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
欢迎进入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官网! 今天是202144

人道  博爱  奉献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正文

血脉相融 护佑生命 | 以“三献”工作实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时间:2023-12-07 浏览量: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

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自1987年复会以来,加强自身建设,克服重重困难,从1990年6月在全国率先发起“无偿献血周”活动到2004年成立中华骨髓库内蒙古分库、2011年推动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制度不断完善、工作不断规范。截至目前,中华骨髓库内蒙古分库累计库容量达58739人份,累计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165例,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累计登记84664人次,实现捐献433例。

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工作从无到有、从起步到跨越,捐献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捐献者数量不断增加,他们中间有汉族、蒙古族、满族、达斡尔族、回族、俄罗斯族……他们用爱心拯救患者的初心是一致的,他们不分地域、不分民族,用大爱传递生命希望的伟大善举成为激励全社会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共建美好家园的榜样。

来蕊翠是全区首例俄罗斯族捐献者。2009年3月8日,来自呼伦贝尔市的俄罗斯族姑娘来蕊翠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位少数民族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在她的影响下,身边的多位亲人和朋友都加入到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行列。

2009年7月16日,呼和浩特市的郭静峰在北京市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我区第一个回族捐献者。为了能使体检合格,他坚持控制饮食,锻炼身体,争取身体各项指标尽快达标。他说,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他多年的心愿,一定不能错过。

2011年9月14日,来自呼伦贝尔市的齐玲艳赴京捐献造血干细胞。她是自治区第一例蒙古族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成功捐献之后,齐玲艳成为一名红十字志愿者,一直积极参加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宣传工作。

2019年3月18日,来自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旗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郭崔宇在呼和浩特市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首位达斡尔族捐献者。这位90后小伙传递爱的力量、延续生命热血的义举在呼伦贝尔大草原广为流传,成为不少年青人的学习榜样。

2020年6月5日,来自呼伦贝尔市的赵丽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她以火一般炙热的爱心和无比坚定的捐献意愿,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为刚过完6周岁生日的小患者送去了一份难忘的生日礼物。

2020年8月12日,呼伦贝尔蒙古族小伙安格热为一名血液病患者撑起生命之伞,成为全区第1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两次捐献者岳萍、母春茂、刘斌、杜勇、张志虹,他们的精神更是难能可贵,第一次捐献是大爱,第二次捐献更是责任和担当!


遗体器官捐献者阿斯冷是一位蒙古族战斗英雄,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经历了战火纷飞的年代,见证了共和国的诞生。“活着为革命,死了也为人民”,阿斯楞“身后捐躯奉献医学,治病救人死而不已”的生前夙愿让深陷绝望中的患者们看到了曙光。

医疗系统离休干部苏逸民夫妇在世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离世挽救生命传递永恒,他们无私的精神令人敬佩。

巴彦淖尔市李某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不同的人生,用大爱记录了内蒙古人体器官捐献突破100例的历史时刻。

年仅18岁的孙芃捐献器官延续5人生命,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人间大爱,阐释了生命的意义……

生命更久远,爱心永流传。据统计,全区16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中汉族118人、蒙古族32人、满族5人、达斡尔族2人、俄罗斯族1人、回族2人;433例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中汉族317人,蒙古族22人、满族5人、回族1人、瑶族1人。他们普通、平凡,却用大爱拯救了无数生命。捐献者们展现了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人道情怀,体现了自愿无偿、高尚利他的捐献精神,倡导了奉献爱心、挽救他人的社会风尚,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

呼和浩特市金桥开发区双台什街(01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