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
欢迎进入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官网! 今天是202144

人道  博爱  奉献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基层动态 -正文

生命接力 大爱传递 | 通辽一家四口做出这个决定......

时间:2024-04-09 浏览量: 作者:

微光成炬,凝成星河。通辽市开鲁县小街基镇前河村妇联主席杨志红身体力行,带动家人做文明新风尚的引领者和践行者,让生命以爱之名延续,以实际行动践行人间大爱,阐释生命的意义。

“老太太最近身体怎么样?”“挺好!”......日前,开鲁县红十字会三名工作人员提着礼物、手捧鲜花来到杨志红家,表达对杨志红及其全家深深的敬意和感谢。



2016年6月13日,杨志红和丈夫、公婆一家四口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成为全开鲁县首例以家庭形式签署协议的捐献者。

杨志红说,生命因奉献而美丽,死亡并不是生命价值的终点,每一位人体器官捐献者的无私奉献,都会像火炬一样传递生命的光芒。这也是她签署器官捐献协议的初衷。

“儿子大学读的是临床医学专业,从他和我们分享的解剖学知识中,我们了解到了医学课解剖用的大体老师的来源。我就和爱人商量:人百年之后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一缕青烟,还有一种就是把遗体器官捐献给医学院,用于学术研究。选择哪种更有意义呢,爱人就说,当然是后者啦。”杨志红说。



杨志红的爱人冯国忠是一名村医,他深知器官捐献对于医学研究和医疗事业发展的意义。

“遗体捐献这个想法是我爱人先提起的,开始的时候我也很震惊,后来想想遗体捐献也挺好。我也是学医的,也想为医疗事业做点贡献。”冯国忠表示。

杨志红认为,一个暖心的家庭,要用爱做半径,画出最大的同心圆。夫妻二人就通过遗体捐献达成共识,但如何让父母和家人接受,杨志红颇费了番心思。

“每当看到电视新闻或是自媒体上有任何红十字会的消息的时候,我们就会谈论起遗体捐献的话题,婆婆也非常的开明,很认可。婆婆认可以后,就逐步做公公的工作,我们四口人都特别认同。”



“为国家做点贡献,为子孙后代造福,用真人真事支持医学发展,就是这样的想法,就是有这样的心愿,孩子们也都支持。”杨志红的婆婆张连云表示。

杨志红公公冯汉章2016年患胃癌医治无效去世,遵照他老人家的遗愿,遗体捐献给了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学院用于学术研究。

杨志红说,她庆幸,她和家人都有这份洒脱,能够帮助他人,坦然地面对生死,以“人道、博爱、奉献”的高尚精神诠释大爱情怀。

杨志红家庭是开鲁县首例以家庭为单位签署遗体捐献协议的,他们的善举让人们看到了人性中闪光的一面,对于医疗事业的发展以及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杨志红一家人的行动影响和带动了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到遗体捐献的队伍中来,截至目前,全县已有635人签署了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协议书,有5人实现了捐献。

杨志红孝敬公婆、关爱邻里、热心公益、甘于奉献,带领身边妇女姐妹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乡村振兴等工作中,杨志红也先后被县妇联评为“最美巾帼志愿者”,她的家庭先后获得自治区“最美家庭”、通辽市“最美家庭”“乡风文明示范户”。

“我做基层妇联工作已经二十几个年头了,每年都会在辖区群众中推出典型,树立榜样。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女性,我也有责任担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做文明新风尚的引领者和践行者,感染和带动身边的人。每个人前进一小步,社会就前进一大步。”杨志红说。


来源:开鲁县红十字会

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

呼和浩特市金桥开发区双台什街(010040)